CAS-TWAS可持续发展网络 欢迎您

生物技术

微生物所高福团队在GITR/GITRL识别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TNF superfamily)相关分子是天然/获得性免疫调节和功能发挥的关键,该家族许多成员都是肿瘤免疫治疗和抗炎症药物研发的药物靶标。4-1BB和GITR等激活型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TNF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全球有多款抗体药物处在临床验证阶段,其配体结合机制和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对于新型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前期研究中,高福团队阐明了4-1BB与其配体和激活型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对于理解4-1BB活化的分子基础及抗体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Li Y., et al., 2018. Cell Reports)。该团队近日报道了共刺激受体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蛋白(GITR)与其配体 GITRL 的“非典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GITR 是参与T 细胞应答调节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靶向 GITR 的激活型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药物耐受性和显著的肿瘤抑制活性。GITR 及其配体 GITRL 是 TN

2021-09-26

新冠病毒溯源是重要科学问题,需要全球开展广泛合作

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不仅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热点。2021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陈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Alice C. Hughes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刘军研究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蒋靖坤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薛勇彪研究员,以及北京化工大学童贻刚教授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研究亮点文章,回顾历史上重要病毒的溯源经验与发现,总结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为新冠病毒的科学溯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是对全球健康、经济和安全的重大威胁。自SARS和MERS冠状病毒引发疫情以来,在实验数据和病毒传播规律的相关研究支持下,科学界已经普遍认为下一次由冠状病毒引发疫情只是时间问题。为有效改变这种趋势,应对未来的新发传染病,研究新发现病原体的源头和中间宿主十分必要。以过去人类与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的“战疫”历史为鉴,研究人

2021-10-08

微生物所等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病毒虚拟变异评估和预警系统

随着全球新冠疫控的持续,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在流行过程中持续发生变异。迄今,在全球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对超过400万例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构建了多个病毒基因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如GISAID)在收集、展示数据的基础上,包含了病毒分型、溯源分析等功能,为全球疫情的监测追踪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然而,随着对变异研究的深入,对变异造成的功能影响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发现了包括Alpha、Beta和Delta在内的多种感染力增强的变异毒株,尤其是关键位点积累的氨基酸变异,极大地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增加了病毒免疫逃逸的风险,可能会降低现有疫苗、抗体、药物等疫情控制方法的保护性,影响核酸诊断试剂的适用性,对疫情的防控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现有的以收集、展示数据为主的基本数据库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疫情防控的需求,亟需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病毒变异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现有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异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评估和解读,从而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胡松年团队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