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WAS可持续发展网络 欢迎您

气候环境

简介

CAS-TWAS 气候与环境科学卓越中心(ICCES)以“气候”与“环境”变化问题为研究目标,以地球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制及应用、自然控制论理论及其在气象环境灾害调控中的应用为其学科定位。旨在建成地球系统科学工作者可以共同参与、共同享用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开放科学研究平台,应用于未来的气候与生态和环境变化预测研究,为全气候与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改善和调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变化问题的外交谈判和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向

中心根据已有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围绕地球系统理论和模型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确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研究领域:

(1)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制和数值模拟研究

(2) 基于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资料同化理论和方法研究

(3) 气象与生态和环境灾害的预测和评估理论和方法

(4) 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及自然控制论研究


团队

曾庆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大气动力学、地球流体力学、数值天气预告理论、气候数值模拟和预测理论、计算数学、大气遥感理论以及自然控制论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近九十篇学术论文及二本专著、以及合著或合篇著书数本。其成果“旋转大气中运动的适应过程问题的研究”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和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红外大气遥测原理”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部分);“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还有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四项:“大气中扰动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基流的相互作用”(1988),“计算地球流体力学研究”(1989),“大气环流模式设计和基本气候数值模拟”(1990),“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数值模拟与气候预测理论研究”(1998),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3年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2016年获第61届世界气象组织(IMO)奖,2019年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担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

林朝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CAS-TWAS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主任。现任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国际事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战略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以及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数值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学术刊物《气候与环境研究》副主编、《大气科学》常务编委等。主要从事地球系统模式研制、气象环境灾害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陆面-水文-大气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气象行业专项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50余项。曾获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院一等奖、2000年度中国气象学会涂长望气象科技奖、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

曾晓东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陆面过程模式、全球变化中的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等。先后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通讯院士(TWAS, Young Affiliate),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计划水文气象组(GEWEX Hydroclimatology Panel)委员,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计划中国委员会(CNC-GEWEX)副主席,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过程综合研究中国委员会(iLEAPS-China)共同主席,《大气科学》、《气候与环境研究》常务编委等。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基金各1 项,参与科技部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及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各1项(均为课题负责人)。近年发表论文40余篇。

郑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短期气候预测、集合资料同化与集合预报研究。现担任SCI期刊《Adv. Atmos. Sci.》编委和国内核心期刊《大气科学》常务编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与气候分会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曾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气象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等,并先后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国家第四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并先后主持和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SCI论文近40篇。

张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大气环流模式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主要从事大气环流模式的研发以及地球系统模式的耦合开发,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完成了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 IAP AGCM4.1及IAP AGCM5.0的设计。模式在总参气象水文局、解放军理工大学、美国石溪大学等国内外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良好的评价。现为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研发团队的核心研发成员,负责利用该模式进行CMIP6的DECK试验,20世纪模拟试验以及GMMIP试验。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863项目、973项目、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