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WAS可持续发展网络 欢迎您

国际项目

油品清洁转化技术

泰国 Petroleum Authority of Thailand Global Chemicals (PTTGC)为泰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CEGT中心与PTTGC合作开展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发研究,2019年7月双方签署了有关核心催化剂联合研发的二期合作协议,希望通过联合研发合成油品加氢硫化剂。目前双方进行将催化剂放到百吨级的示范装置中使用,力争在2022实现万吨级的工业装置运行。基于此项目的合作,带动了由基金委支持的中泰两国联合基金项目立项。同时,基于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四国能源结构特点,CEGT中心依托四国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在泰国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分中心,并获得了相关国家企业的大力支持,未来继续加强在人才培养、项目攻关、平台共享等方面合作,努力探索科技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                   图1. 百吨级加氢平台                 

2021-11-05

废旧PET回收利用技术

CEGT中心研发团队针对传统化学法回收技术中存在的反应条件苛刻、降解耗时长、分离纯化过程复杂等核心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 PET 降解新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千吨级催化降解废旧 PET 工业示范装置的建立及运行。降解获得的单体产品纯度高,既可用于食品级再生 PET 的生产,也可作为制备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胶黏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料。中科院过程所在PET循环回收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多年合作,早在2012年,张锁江院士/所长(CEGT中心主任)出访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拜访化工学院 Martin Atkins 教授,之后Atkins教授多次访问过程所,于2018 年10月签署合作协议。2019年,中心研究团队在英国开展PET循环过程的优化和放大,双方共同在威灵顿研发中心实验室开展实验,用英国本土PET样品进行解聚和回收实验,取得预期效果。由于双方在 PET 循环回收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Atkins 教授受到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见并获得国际交流奖章。2020年4月,Atkins教授来信告知,应用中方 PET 回收

2021-11-05

铜矿生物堆浸研发项目

缅甸、蒙古国等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以及企业合作研发项目资助下,在缅甸开展生物冶金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经过5年的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依托企业平台,实现硫化铜矿生物堆浸技术成果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助力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企业Myanmar Yang Tse Copper Limited及Myanmar Wanbao Mining Copper Limited分别建成亚洲最大5万吨/年及10万吨/年生物堆浸项目,年销售额超过9亿美元。相关技术生物堆浸技术的输出,不仅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成本及环保问题,帮助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缅甸当地的经济,实现直接就业5000人,并且促进了我国国内相关产能的输出。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进一步在老挝等国际实现工业化应用。   图1. 缅甸蒙育瓦生物堆浸项目全貌                               图

2021-11-05

建设和推广发展中国家功能性益生菌菌种库FPCC,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科研实物交流,助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典型功能微生物的搜集整理,和对国内及国际相关领域的微生物资源的整合,生物技术卓越中心创建了服务发展中国家农业和食品科技的功能益生菌菌种库(FPCC),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缺少实验素材的难题,以实物资源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截至2021年8月,FPCC现有保藏菌株200余株,可以广泛用于食品生物与人类健康以及农牧业菌剂研发等应用研究。

2021-11-05

与毛里求斯籍科学家合作研究有机肥料的功能微生物组分析

自2017年以来,中心与毛里求斯籍科学家HudaaNeetoo在农业有机肥料领域开展双边合作,解决堆肥样品中功能微生物菌种分离鉴定的技术问题。该双边合作,一方面通过可培养阶段的分离筛选获得的活性单株功能菌株,保存编入中心的功能益生菌资源库,另一方面通过非培养技术如微生物群落二代测序,获得堆肥过程中有机肥料的功能微生物群落信息,对指导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双边合作对毛里求斯国家在促进其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科学发展,控制畜牧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合作发表SCI论文1篇。

2021-11-05

与马来西亚科学家Min-TzeLiong持续在健康微生物组领域开展合作

与马来西亚科学家Min-TzeLiong持续在健康微生物组领域开展合作,我中心在合作过程中解决了微生物组测序及数据分析等核心问题,阐述了功能益生菌对人类卫生健康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在动物实验阶段完成益生菌对改善防治阿兹海默症作用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双方积极推进项目进一步深入合作,对以上动物实验阶段有益生作用的功能微生物做临床双盲实验,通过行为认知实验、肠道微生物组及相关基因调控水平等研究设计,有序开展合作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2021年合作新发表SCI论文1篇。https://sfam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am.14773此项合作研究以“Cooperation between CAS-TWAS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Biotechnology and the UniversitiSains Malaysia”为题被TWAS官方网站报道。https://twas.org/article/cooperation-between-cas-twas-centre

2021-11-05

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模型系统研究-以减轻灾害风险为例

陈方研究员承担中澳CSIRO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模型系统研究-以减轻灾害风险为例”,项目编号131211KYSB20170046.经费为100万元,起止年限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澳大利亚合作机构为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外方合作负责人为Mahesh Prakash教授。项目执行期内,充分利用我国在国产卫星灾害信息遥感提取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澳方科学家在灾害综合模型研发方面的技术和数据优势,共同实现基于国内外多源卫星数据的洪涝灾害综合模型构建。具体进展如下:1.在中国厦门、澳大利亚飞利浦港等研究区,利用多源卫星数据产生的模型输入参数,实现洪涝灾害综合模型属地化应用,并成功在泰国曼谷开展了拓展应用;2.参加中澳双边学术交流会议4次,学术交流互访2次;3.发表SCI论文15篇,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

2021-11-05

中科院微生物所引领构建“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已汇聚52万株微生物实物资源数据

记者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引领构建的全球微生物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平台”,目前已汇聚了来自51个国家141家合作伙伴的52万株微生物实物资源数据,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微生物数据信息化合作网络。该平台入选了25日于浙江乌镇发布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佳实践”精品案例。“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入选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佳实践”精品案例长期以来,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平台存在着各国数据分散、用户无法一站式检索的问题,阻碍了全球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和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牵头建立了全球微生物菌种保藏目录国际合作计划,搭建了“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旨在为微生物资源数据的全球共享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为打造高质量国际性数据平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联合10余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制定了国际微生物资源领域的第一个ISO微生物资源数据标准,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各国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管理的形式不同带来的共享阻碍。平台还收录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关于

2021-09-26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抗疫和生物医药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乌生产并完成注册

据新华社塔什干8月22日电  (记者蔡国栋)乌兹别克斯坦总理阿里波夫日前签署内阁法令,批准乌制药企业祖拉贝克实验室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中国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去年12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启动国际Ⅲ期临床试验。今年3月初,乌兹别克斯坦完成对这款中国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的注册,授予该疫苗在乌境内紧急使用许可。4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今年8月初,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祖拉贝克实验室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乌联合生产这款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初期阶段,该款疫苗原料药由中方合作伙伴提供。《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3日 03 版)

2021-08-23

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参与撰写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于9月25日正式向全球发布了《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该报告是IPCC第六轮评估报告周期的三个特别报告之一,关注海洋和冰冻圈的关键气候变化事实和归因、影响、未来变化预估、适应对策等。中心成里京副研究员是报告第一章主要作者、第三章和第五章的贡献作者、及决策者摘要(SPM)撰写团队成员。

2021-09-30